摘要╃✘₪:
基於2022年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雪上專案的特點及相關製作規範·▩▩☁,闡釋雪上技巧│₪、空中技巧│₪、U型池│₪、平行大回轉四個雪上場地賽場內的拾音設計·▩▩☁,以及實施中問題的解決✘₪◕。
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北京冬奧會”)2月4日至24日在北京舉辦·▩▩☁,奧林匹克轉播公司(OBS)作為奧運會持權轉播商負責向全球提供電視轉播公共訊號✘₪◕。在張家口雲頂公園比賽的雪上技巧(Moguls)│₪、空中技巧(Aerial)│₪、U型池(Half pipe·▩▩☁,HP)│₪、平行大回轉(Parallel Giant Slalom ·▩▩☁,PGS)四個比賽專案的聲音訊號製作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CMG)音訊團隊負責·▩▩☁,為電視觀眾提供賽場真實聲音·▩▩☁,透過超高畫質/高畫質畫面│₪、沉浸式的聲音·▩▩☁,詮釋精彩紛呈的奧林匹克運動及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
北京冬奧會上·▩▩☁,OBS對轉播製作規範進行了全面提升·▩▩☁,賽事公共訊號製作系統全面實現IP化;在音訊製作上·▩▩☁,沉浸式三維聲成為聲音領域發展新趨勢·▩▩☁,繼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20年東京奧運會)嘗試提供5.1.4格式後·▩▩☁,全面推進沉浸式三維聲標準的落地✘₪◕。
聲音呈現效果是聽覺藝術·▩▩☁,畫面展示是視覺藝術·▩▩☁,聲音在公共訊號音畫對位上起到了強調解釋畫面內容·▩▩☁,烘托·▩▩☁,渲染畫面含義的重要作用✘₪◕。筆者就雪上專案不同賽場內聲音製作的聲音需求│₪、拾音設計方案及實施中對於難點的解決方案進行探討✘₪◕。
1 專案需求分析
CMG音訊團隊為了全面拾取真實的聲音·▩▩☁,從聲音型別│₪、採集方式│₪、傳聲器的選擇三個維度分別進行分析✘₪◕。
1.1 聲音型別
對於冬奧會雪上專案賽事過程中的聲音·▩▩☁,有雪板在冰雪上飛速劃過產生的“嗖嗖”的聲音·▩▩☁,使人腎上腺素急速上升;有運動員│₪、教練員│₪、隊友│₪、觀眾等賽前賽後最的情感釋放·▩▩☁,中國滑雪運動員徐夢桃在空中技巧奪冠後的呼喊“是我嗎╃│₪↟│?我是第一嗎╃│₪↟│?”使億萬觀眾感動✘₪◕。
筆者將賽事中的聲音分為兩類╃✘₪:一類是運動本身發出的聲音·▩▩☁,這些聲音細節和賽事畫面.協同·▩▩☁,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另一類聲音就是為了使觀眾和運動員產生共鳴而渲染的多維度環境音效·▩▩☁,如掌聲│₪、歡呼聲│₪、吶喊聲·▩▩☁,使得比賽聲音效果更為豐富✘₪◕。
1.2 聲音採集方式
聲音採集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使用傳聲器架固定安裝傳聲器·▩▩☁,如圖1所示;操作員手持傳聲器跟隨錄製物件·▩▩☁,如圖2所示✘₪◕。
圖1 固定安裝採集 圖2 跟隨錄製採集
2 拾音設計
2.1 雪上技巧的拾音
雪上技巧賽道如圖3所示·▩▩☁,長度為250 m·▩▩☁,坡度為27°·▩▩☁,場地中設有許多密集的雪包·▩▩☁,雪道積雪較厚✘₪◕。比賽時運動員從山頂賽道起點出發·▩▩☁,以約40km/h的速度在坡面上滑行·▩▩☁,並每隔3 m就要轉彎·▩▩☁,改變滑行方向·▩▩☁,途中還會跳躍2個跳臺✘₪◕。
圖3 雪上技巧賽道
根據專案特點·▩▩☁,滑雪者在佈滿小雪丘的雪道上高速滑行│₪、迴轉│₪、騰空跳躍·▩▩☁,主要發聲點是運動員在滑入跳臺時“shi”的聲音和落地時“peng”的聲音·▩▩☁,以及在運動員迴轉時雪板切雪發出的“sha”的聲響✘₪◕。當然·▩▩☁,如果為每個迴轉點提供傳聲器·▩▩☁,則需要近百支傳聲器·▩▩☁,這樣做不現實·▩▩☁,也會增加實施的複雜度✘₪◕。綜合考量·▩▩☁,將賽道進行區域劃分·▩▩☁,以出發點第一跳的跳臺處為A點·▩▩☁,第二跳的跳臺處為B點·▩▩☁,每個跳臺處設定3個小跳臺(共6個小跳臺)·▩▩☁,A點以上為出發區·▩▩☁,AB之間為途中區·▩▩☁,如圖4所示·▩▩☁,B點以後為結束區✘₪◕。A點和B點作為重要的聲音拾取點✘₪◕。
出發區·▩▩☁,運動員主要是出發加速·▩▩☁,動作相對較少·▩▩☁,所以在龍門架上只放置1支立體聲超指向傳聲器BP4027·▩▩☁,見圖4│₪、圖5·▩▩☁,傳聲器制式設定為N(窄指向的立體聲矩陣)·▩▩☁,用於拾取出發區運動員的行為聲響·▩▩☁,包括為自己打氣的鼓掌│₪、跺腳的聲音·▩▩☁,以及出發後在雪道上加速的聲音✘₪◕。
途中區·▩▩☁,為了突出聲音的細膩和衝擊力·▩▩☁,每個小跳臺各放置1支全指向性紐扣式傳聲器AT899·▩▩☁,隱藏在跳臺雪礅內·▩▩☁,如圖6│₪、圖7所示✘₪◕。運動員滑上小跳臺時·▩▩☁,聲音透過固體傳導的方式進行傳聲·▩▩☁,故此全指向傳聲器更為合適✘₪◕。
圖6 傳聲器隱藏操作中 圖7 傳聲器隱藏後效果
由於每個運動員的能力和動作不同·▩▩☁,落地點存在差異·▩▩☁,不適宜採用固定拾音的方式·▩▩☁,故A│₪、B點各一名操作員跟隨拾取落地聲音✘₪◕。由於操作員只能站到賽道外·▩▩☁,所以選擇了角度更窄│₪、指向性更強的BP4071L傳聲器·▩▩☁,並且AB兩點的指向性傳聲器可以相互接應✘₪◕。但是由於AB兩點之間隔約120m·▩▩☁,所以在這兩點間又放置了2支固定傳聲器BP4071·▩▩☁,以獲得持續的聲音✘₪◕。
2.2 空中技巧的拾音
空中技巧賽道分為4個區域╃✘₪:助滑區(70°)·▩▩☁,見圖8;跳臺區·▩▩☁,見圖9;著陸區(37°)·▩▩☁,見圖10;停止區✘₪◕。助滑區就是為了運動員加速·▩▩☁,沒有任何障礙·▩▩☁,且積雪極硬·▩▩☁,運動員下滑速度約為70 km/h✘₪◕。跳臺區分為2組跳臺·▩▩☁,每組2個·▩▩☁,高度分別為4 m和 4.5 m·▩▩☁,由運動員自由選擇✘₪◕。
圖8 空中技巧賽道助滑區 圖9 空中技巧賽道跳臺區
圖10空中技巧賽道著陸區
助滑區由於雪質堅硬·▩▩☁,運動員的滑板和雪道的摩擦力很小·▩▩☁,所以聲音細微·▩▩☁,依然採用操作員手持超指向傳聲器跟隨拾音的方式·▩▩☁,效果達到要求✘₪◕。空中技巧和雪上技巧最大的不同是高度高出許多·▩▩☁,運動員在跳臺上停留的時間更長·▩▩☁,要更突出運動員在跳臺上的聲音細節·▩▩☁,因此選擇了每個跳臺安裝 2 支 A T 8 9 8 紐扣傳聲器進行拾音·▩▩☁,分別安裝在跳臺的側面·▩▩☁,如圖11所示✘₪◕。選擇AT898紐扣傳聲器理由是·▩▩☁,一方面其體積小巧·▩▩☁,不會對運動員的視覺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其為超心形指向·▩▩☁,距傳聲器15 cm左右的位置為.拾音點·▩▩☁,運動員高速下滑衝擊跳臺·▩▩☁,發出“shi”的聲音·▩▩☁,其真實│₪、自然的聽覺效果得以.呈現✘₪◕。
圖11 跳臺傳聲器安裝位置
2.3 U型池的拾音
U型池賽道長220 m│₪、寬度22 m│₪、高7.2 m·▩▩☁,如圖12所示✘₪◕。運動員全程跳躍5次左右·▩▩☁,騰空高度在5 m左右✘₪◕。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技巧專案·▩▩☁,運動員從加速開始進入U型池·▩▩☁,完成第一次跳躍後·▩▩☁,從空中迴轉進池·▩▩☁,斜向滑到對面的池壁再次跳躍·▩▩☁,反覆5至6次·▩▩☁,最後停到等分割槽✘₪◕。
圖12U型池賽道
運動員在U型池賽道內展現跳躍│₪、迴轉·▩▩☁,發聲點主要是跳躍進池時雪板和池壁碰撞的聲音·▩▩☁,還有從空中回到池內變速的聲音✘₪◕。由於每名運動員的速度不同·▩▩☁,騰空高度不同·▩▩☁,動作不同·▩▩☁,入池的角度也不同·▩▩☁,對於固定位置的拾音很難捕捉到準確的發聲點;並且由於指向性傳聲器拾音範圍較窄·▩▩☁,難免會出現拾取運動聲音的不連貫✘₪◕。因此·▩▩☁,採用操作員跟隨拾音的方式·▩▩☁,每人負責一跳·▩▩☁,共需要5名操作員✘₪◕。為了每跳的聲音銜接舒服·▩▩☁,每名操作員負責約40 m的範圍✘₪◕。
需要說明的是·▩▩☁,拾音點位正好與攝像機位對應·▩▩☁,但沒有采用機頭傳聲器拾音·▩▩☁,原因有二·▩▩☁,第一·▩▩☁,攝像機位是可以切換的·▩▩☁,每名攝影師負責的內容不固定·▩▩☁,如拍攝第二跳的攝影師只拍攝空中動作·▩▩☁,入池後的畫面由其他機位負責(90倍的大鏡頭提供了選擇的空間);第二·▩▩☁,U型池坡度較大·▩▩☁,指向傳聲器雖然不重·▩▩☁,面對一天數百跳的拍攝·▩▩☁,對攝影師還是不小的挑戰·▩▩☁,但重要的一點是有可能帶來聲像與畫面不一致的問題✘₪◕。採用傳聲器員拾音·▩▩☁,傳聲器選擇BP4071L·▩▩☁,從主機位視角·▩▩☁,運動員在左邊跳躍時·▩▩☁,應該是在左側最近的傳聲器拾音·▩▩☁,由於競賽規定·▩▩☁,為了保護運動員·▩▩☁,傳聲器員不可靠近拾音·▩▩☁,因此依靠U型池對面的傳聲器員進行拾取✘₪◕。雖然不是臨近發聲點拾音·▩▩☁,但可在接受範圍內·▩▩☁,不看監視器·▩▩☁,從聽覺就能判斷運動員騰空高度·▩▩☁,達到了聲音製作的要求✘₪◕。
2.4 平行大回轉的拾音
平行大回轉賽道·▩▩☁,線路長約700 m·▩▩☁,寬至少40 m·▩▩☁,落差160 m·▩▩☁,設定多組旗門·▩▩☁,分為紅色旗門和藍色旗門兩條賽道·▩▩☁,兩條賽道的長度│₪、坡度和旗門位置保持高度一致·▩▩☁,如圖13所示✘₪◕。比賽時·▩▩☁,兩名選手同時出發·▩▩☁,飛速繞過多組旗門·▩▩☁,最終到達終點·▩▩☁,屬於競速類的比賽✘₪◕。
圖13 平行大回轉PSG賽道
賽道基本平分為4部分╃✘₪:出發區│₪、途中上│₪、途中下│₪、結束區✘₪◕。經過觀察·▩▩☁,運動員在運動軌跡中主要的發聲點是繞旗動作產生的·▩▩☁,因為運動員變向時需要把雪板立起來以增加與雪地的摩擦力·▩▩☁,即雪板立刃時與雪地摩擦產生的聲音✘₪◕。從發聲點看·▩▩☁,所有平行旗門的軸線架都需要設傳聲器·▩▩☁,近30組旗門·▩▩☁,光端箱的通路不足以支撐✘₪◕。於是·▩▩☁,選擇6名傳聲器員跟隨拾音的方式·▩▩☁,每名傳聲器員負責約100 m的區域·▩▩☁,選用超指向傳聲器BP4071L✘₪◕。
選擇傳聲器員站位尤為重要·▩▩☁,根據機點陣圖站位肯定不會出錯·▩▩☁,但顯然不夠嚴謹✘₪◕。大倍率鏡頭攝像機機位處跟隨傳聲器員·▩▩☁,大鏡頭不方便180°掉頭·▩▩☁,而傳聲器員很容易實現轉動·▩▩☁,使拾音範圍擴大數倍✘₪◕。一旦超出該傳聲器員的拾音範圍·▩▩☁,下一個傳聲器員接續拾音✘₪◕。
有大倍率鏡頭就要有標頭✘₪◕。標頭攝影機位採用固定拾音方式✘₪◕。固定式傳聲器用的是立體聲指向性傳聲器BP4027✘₪◕。BP4027有三種制式·▩▩☁,經過對比·▩▩☁,選擇了W寬的制式·▩▩☁,適配廣角鏡頭·▩▩☁,運動員比賽畫面從入畫到出畫·▩▩☁,聲音由左至右·▩▩☁,.配和✘₪◕。
平行大回轉賽道與其他三個賽道本質區別是用於競速類的比賽·▩▩☁,競速類的比賽需要聽口令同時出發·▩▩☁,所以起點範圍的聲音尤為重要✘₪◕。初期OBS給出的方案建議是用地板傳聲器藏在出發臺處·▩▩☁,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官方規定出發點雪面上不能有任何線✘₪◕。經過仔細觀察和測試·▩▩☁,龍門架頂上是理想的位置·▩▩☁,2支傳聲器全覆蓋·▩▩☁,卡農線也可隱藏·▩▩☁,如圖14所示✘₪◕。
圖14 龍門架頂上傳聲器擺放
3 實施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聲音訊號拾取後還需要傳輸到聲音機房✘₪◕。雖然OBS之前預想的光端箱(Stagebox·▩▩☁,簡稱STB)位置都已落圖·▩▩☁,但是實際發現·▩▩☁,除平面圖裡需要有等高圖✘₪◕。每個STB的位置平均在海拔2500 m的山上·▩▩☁,與機房的直線距離達到 1 000m·▩▩☁,最大高度落差超過200 m✘₪◕。由於距離過長且施工難度之大·▩▩☁,那麼光端箱如何與調音臺進行連線則成為重點問題✘₪◕。在與OBS溝通後·▩▩☁,決定在場地預鋪光纖·▩▩☁,傳輸鏈路採用分割槽傳送✘₪◕。傳聲器訊號進入距離最近的光端箱後·▩▩☁,透過預鋪光纖匯聚到.OPR室(見圖15中黃色小屋)內·▩▩☁,再分別傳輸至山腳下的TOC中控機房·▩▩☁,與調音臺進行連線✘₪◕。
圖15 賽道平面及各類機房配置
(1)STB的設定
對於STB的設定的選擇·▩▩☁,需要綜合多種因素✘₪◕。如果選擇放在OPR室內·▩▩☁,優點是取電方便·▩▩☁,不用考慮STB保溫問題·▩▩☁,也便於操作·▩▩☁,缺點是每個OPR室並不是.的STB放置位置·▩▩☁,傳聲器卡儂線連入OPR屋·▩▩☁,有些甚至就會增加數百米的線纜長度✘₪◕。同時·▩▩☁,雪上專案為了安全明確規定·▩▩☁,所有走人的雪面上不能有任何明線✘₪◕。因此·▩▩☁,最終選擇將STB放到室外·▩▩☁,放在每項比賽起點處出發背板的後面·▩▩☁,所有的連通光端箱的光纜換成了戰地光纜·▩▩☁,並在雪下埋管道·▩▩☁,鋪設·▩▩☁,如圖16所示✘₪◕。
圖16 埋管鋪設光纜
STB放在室外最大的問題是溫度·▩▩☁,崇禮山上的氣溫可低至-20℃·▩▩☁,STB工作需要的環境溫度(機箱內溫度)不能低於-3℃·▩▩☁,於是考慮給STB箱的散熱風扇戴上口罩·▩▩☁,用以保溫·▩▩☁,如圖17所示·▩▩☁,使TB的工作溫度成功地維持在0℃✘₪◕。
圖17 STB的保溫措施
(2)線纜的鋪設
U型池整條賽道沒有預埋光纜·▩▩☁,透過積極協調·▩▩☁,多次溝通·▩▩☁,最終達成與美國的公共訊號製作團隊共用STB✘₪◕。U型池起點和坡面障礙的起點共用光端箱共同鋪設線纜·▩▩☁,共計400餘米✘₪◕。
另外·▩▩☁,雪上技巧和空中技巧屬於同一轉播區域·▩▩☁,所以共用OPR室·▩▩☁,STB只能使用同一路由傳回到TOC(技術運營中心)控制室·▩▩☁,訊號傳輸路由如圖18所示✘₪◕。
但是兩個賽道的實際的距離並不近·▩▩☁,而且有將近80 m的高度的落差·▩▩☁,使光端箱的移動和光纜鋪設更是雪上加霜✘₪◕。在藉助鋪線團隊(cable crew)的幫助後·▩▩☁,順利的完成了光端箱的遷移工作✘₪◕。
圖18 雪上技巧和空中技巧訊號傳輸路由圖
(3)深度溝通合作
由於賽程緊·▩▩☁,通常上下午的比賽專案不一樣·▩▩☁,所以需要各國聲音團隊.溝通│₪、深度合作✘₪◕。奧林匹克是個大家庭·▩▩☁,來自不同的國家·▩▩☁,語言│₪、思維方式不同·▩▩☁,給合作帶來一定的難度✘₪◕。透過深度高效溝通合作·▩▩☁,如與英國的電力公司(Aggreko)合作鋪設STB的用電電纜·▩▩☁,與Cablecrew 線纜組的德國夥伴合作鋪設線纜·▩▩☁,有效地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前置準備工作·▩▩☁,最終將比賽的公共資訊傳輸給億萬觀眾✘₪◕。
圖19 CMG雪上專案音訊製作團隊
4 結語
北京冬奧會各項賽事公共訊號製作系統已全面實現IP化·▩▩☁,聲音製作全面採用三維聲·▩▩☁,以適應當下沉浸式的體驗需求✘₪◕。CMG在新技術探索應用和訊號製作水平方面都得到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先生的高度讚賞·▩▩☁,一個個精彩難忘的瞬間永遠留存在觀眾的記憶深處✘₪◕。中國空中技巧運動員齊廣璞在奪得金牌後的吶喊聲│₪、徐夢桃情不自禁的“是我嗎·▩▩☁,是我嗎╃│₪↟│?”傳播好這些精彩瞬間的聲音·▩▩☁,運用視聽語言向電視觀眾講述運動員在冬奧會賽場頑強拼搏的體育故事·▩▩☁,闡述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正是總檯音訊製作團隊的職責所在✘₪◕。
選自《演藝科技》2022年.期 閻 鵬《2022年北京冬奧會雪上專案賽場內的拾音設計》✘₪◕。轉載請標註╃✘₪:演藝科技傳媒✘₪◕。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演藝科技》✘₪◕。